新材料作文審題準確太淺
文章分類:心情隨筆
你也會想看的:嚴複名言名句
篇一: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誤區及對策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誤區及對策
俗話說“千古文章意為先”,面對新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裡,甚至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等缺陷。更可惜的是,一些考生的作文結構很嚴謹、內容很豐富、語言很優美,如果拋開材料的限制絕對是上乘之作,但因為立意失誤而隻能判為三類文或四類文,甚為可惜。前車之鑒,後事之師,為避免再犯類似錯誤,筆者結合近幾年高三教學及高考閱卷情況,將考生審題立意的“致命”失誤總結如下並提出相應對策。
【誤區一】通篇不引述材料既不明引,也無暗合),所提觀點不知從何而來。
材料作文較之於命題作文,除瞭審題難度較大,不直接告訴考生“寫什麼”之外,還隱含著一個潛臺詞,那就是引發考生寫作緣由的隻能是所給的材料。因此,如果寫議論性的文章,就叫做“緣事而發”,考生提觀點時必須引述材料。引述材料的優點就是告訴閱卷老師立意點是從材料的哪個角度切入的,讓閱卷老師看得明明白白。幾十萬考生,面對同一個材料,考生所提的觀點也許是閱卷老師所想不到的創新觀點,但如果因為沒有引述、分析材料,進而沒有明確地告訴閱卷老師切入點而被判為偏題或跑題,豈不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