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之外,還需要大量閱讀
文章分類:心情說說
你也會想看的:這句話,永遠不要對你在乎的人說
在古代,講究“看書要看聖賢書”。所謂“聖賢書”,可以理解為儒傢經典,以及儒傢經典闡釋著作及相關的道傢名著;還常常指向參加科舉考試所必須閱讀的書籍這兩類常常是重合的)。到瞭現當代,文學類、思想類經典著作與考試用書被分隔看來,專傢學者倡導人們盡量精讀前一類,而人們真正讀得最多的還是後一類。
精讀才能品味書中的微言大義,才能驅動深刻全面的思考,才能觸及心靈深處的顫動。適合精讀的,必然也是那些經典著作。精讀很好,但恰恰是這樣一種被標簽化為“唯一可取的”、“有價值的”讀書方式,給許許多多普通人的閱讀觀念造成瞭很大的阻力,形成瞭一種無形的障礙,隻讀經典著作,且主要采用精讀的方式,對如今陷於工作和生活碎片化存在的當代人而言,是很難完成的;但速讀經典著作之外的其他讀物,又被閱讀推薦傢、文學傢等都說成是毫無意義、浪費時間的選擇,那麼幹脆不如不讀……於是乎,閱讀的人越來越少,書本、出版業、專傢的重要性越來越低,這當然會驅動新一輪的精讀呼籲,造成更多人不閱讀。
如前述,精讀很好,但絕不能說精讀之外的速讀就沒有任何價值。我們固然可以將文字和書籍的終極功能定義為傳承價值信念、促成生命思考,但從古至今,得以作出那種選擇的隻是很少一部分人;文字和書籍的更常見功能是傳承經驗和知識,服務於人的生活。當閱讀脫離多數人的生活時,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失去瞭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隻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在涉獵大量的普通讀物乃至快餐讀物前提下,才可以讓人有能力真正精讀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