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農的我們,找著路走
文章分類:人生感悟
你也會想看的:沒有哪種教育能及得上逆境。-佚名
文/曾蕓蕓)寒窗二十載,即將步入社會;受教於高等院校又自我修身,不斷堅定個人價值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面臨實際,順勢而推,我們沒理由惆悵。再讀“三千本碩畢業生為編制應聘清潔工”,“元芳,你對時下農學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怎麼看?”及“元芳說:就業成問題,其中一定有中國高等教育的天大秘密”……眾文,結合現實,卻的確不安,故也來議論幾句。
高等教育本身的不足,固然是社會問題。高校的育人責任,科研責任,社會責任,在當前的評價體制下,值得考量。
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質量的提高,都需要農業人才效力。當前,中國農村的生產團隊的386199結構,大傢已有所聞;這樣素質的生產人員,怎能要求他們高質高產呢?另一方面,勞動力流向城市,一個無需爭論的事實,大多數的年輕人再也接受不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以後的農業生產靠誰去?我曾經到過基層掛職鍛煉,還參與到瞭三農問題調查中去。認識到農業生產存在諸多問題,農村的農藥化肥使用等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許多在職人員專業素養不夠。工業具有技術含量,但這的確不能成為壓榨和剝削農業的借口。農業生產力不足,而又面對較大的社會需求,同時要保證質量,農業的技術含量不容小覷。之前的博文所提到的“行業差距”,也本不應忽視。我們一邊擔心著食品安全問題,一邊又不得不考慮用“轉基因技術”等來改進農業生產。如果加強管理和註重調整,矛盾也不會那麼突出。美國為什麼高補貼農業?日本的糧食價格怎麼高那麼多,相關科研怎麼就那麼重視?我們政府具有宏觀調控的職能,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體制下,可以去把握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