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時光
文/林清玄)影響我最深的一段歷程,應該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為什麼這段時光影響我最深?因為隻要一念之差,就萬劫不復。我在高中時便決定要做一個寫作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作傢。我之所以要做作傢,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
一個就是在我小時候,因為我們傢是農戶,大傢的生活很苦,所以每次有縣太爺或立法委員之類的人物要到我們鄉下來,就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在馬路上攔住這些大人物,然後跪下來跟他們喊”冤枉啊,大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我們收成這麼好,卻賣不掉,全部要倒在河裡?為什麼是這樣不合理的制度?或者說遇到臺風要請大官拯救他們……
那時我們年紀小,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到非常心酸,這種心酸使我覺得,如果有那麼一天,希望我能替這些人說話,也就是替一些沒有機會出聲的人發聲。這是第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萌芽,等到它比較成熟是在念高中時。為什麼等到高中時才比較成熟,因為我以前一直以為農人是挺悲慘的瞭,等到念高中時,因為我念得是一個臺南一個離海邊很近的一個學校–派海中學,我的同學有一些事漁民的子弟,他們比我們更悲慘。
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在上學時看到隔壁的同學在哭。我就說,喂!為什麼哭呀,因為我念高中已經很少哭瞭。他說哥哥昨天在海裡死瞭!那時我聽瞭很震撼,因為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的生活很悲慘瞭,沒想到我四周的環境已經那麼差瞭,還有比這更差的,這些人就是漁民,另外還有鹽民。那時候鹽田都是政府經營的,這些鹽民領很少的工資,而且工作非常辛苦。以前曬鹽不比現在,鹽都是用人挑的,現在已經完全自動化瞭。所以當時生活很悲慘。那時我就想,原來還有更悲慘的人,我應該要替他們講話,為什麼這個社會上都沒有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