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國大學就是養雞場
文章分類:人生感悟
你也會想看的:「玉大人笑道:『你們倒好!忽然的
文/易中天)我覺得,中國歷史上學術最繁榮的時代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傢時期,而學術繁榮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自由的空間、寬容的精神和真誠的願望。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傢爭鳴?因為當時的士人很自由,當局也很寬容。士人,也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吧,周遊列國,朝秦暮楚,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各國的君主、諸侯、大夫,也很大度,沒有誰一言不合,就拎起刀來殺人。他們頂多也就是不聽你的,然後客客氣氣把你打發走,這才出現瞭百傢爭鳴,才湧現瞭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傢。
現在學術界有一種風氣,學者之間由於學術觀點不同,發展為人身攻擊,學生分成兩個陣營,然後互相整對方的學生,比如說你的學生來我這裡答辯,我就不讓你過。
因為看不下去這種現象,我和廈門大學的楊春時教授曾經搞過一個教學實驗,就是在課堂上,我們兩個人針對實踐性美學這個問題進行辯論,爭得很厲害,讓研究生們在一旁聽。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們明白,我們倆雖然學術觀點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好朋友。
在我看來,自從教育部對高校進行所謂的教學改革,也就是采取量化管理之後,中國大學的學術氛圍和教學質量就不斷下滑。陳丹青先生在談起這個問題時用的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思路,而我更同意李零先生的看法,那就是量化管理把高校變成瞭養雞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