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瞭更要好好吃飯
文章分類:人生感悟
你也會想看的:數理科學是大自然的語言。-伽利略
文/蔡穎卿
我爺爺八十歲時,牙全不管用瞭;但他重吃,大魚大肉、濃煙釅茶地過瞭一輩子。記得他八十六歲過世前也常嘴饞,每次母親總細心地把烏魚子、鮑魚之類他最喜歡的食物做成像嬰兒食物般的泥狀,給爺爺辦一桌“盛筵”。那是頭一次我感覺到,不管多老,快樂地吃飯就是在訴說生命的歡喜。
我也看到九十六歲辭世前的奶奶,即使年邁,仍然每天慎重愉快地進行她的每一餐。奶奶六十歲後突然決定吃素,她的餐點簡單,但形式異常隆重,每餐費時約一個鐘頭,好好吃、慢慢享受,讓一旁的人不禁要懷疑,她的盤子裡盛的到底是什麼山珍海味!奶奶是四十年的糖尿病患,但是食禁沒有影響她好好吃飯的決心,更沒有幹擾過她進餐的快樂,那些陪伴著奶奶吃飯的日子裡,我學到該如何在病中好好生活!
婚後,我跟每個母親一樣,照顧過孩子無數次的病急與病弱,在那些特別心急難過的分分秒秒裡,我總是更費心思打理吃飯穿衣這些小事。留意屋裡的光線與空氣、更換床單枕套比平常勤奮用心。孩子醒著時不忘給她們一點開心的音樂,病中的用餐更是心中的一件大事。
當我在砂鍋中熬一碗粥或燉一鍋湯時,許多憂慮彷佛都在細心的攪動與爐火的照顧中獲得瞭釋放。病床上小小的活動餐桌,仔細鋪上一塊最活潑的餐墊。樸拙的砂鍋、開胃菜小盤與小缽都比平常更細致。雖然孩子們不見得都因此而胃口大開,但是累乏的臉上總會露出片刻笑容,在那柔弱的笑容裡,一個母親能得到很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