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我願生命從容
文/沈奇嵐)幾年前,在我去德國留學前的一個月,遇到瞭一個長輩。她得知我要去留學,就對我說:“不要錯過任何一個可以進去的美術館和教堂,不要錯過任何一片可能遇見的風景,用一切機會學習。”這可能是最有用的“旅行指南”。
在開始一段長期的旅行之時,任何一本泛泛的、隻有餐廳和旅遊名勝地址的旅遊指南都顯得淺薄無用。凡是到過遠方的人都知道,真正的旅行從哪裡開始:抬起頭、張開眼睛,將手裡的指南扔到垃圾箱裡去,走在馬路上,抓住一個面善的人問路,坐在公園裡和身邊的人聊天,和當地的人們一同慶祝他們的節日……唯有如此,才可能抵達遠方的遠方。
一個旅行者必須拋開偏見,打開原來麻木的感官,去感受一座城市的不同。感受一座城市的氣質是一個旅行者的基本功課。去看那些標志性建築往往是為瞭證明“到此一遊”不得不做的事情,但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那些所謂的地標建築關系並不大,城市的氣質寫在瞭走在街頭的人們的臉上。閱讀人的臉是作為旅行者最大的樂趣。看著一座城市的人們的表情,就能判斷,這是一個匆匆忙忙不能停下腳步的城市,還是一個連居民都願意篤悠悠慢慢騎自行車穿越的城市?
在旅行的路上,陌生人的微笑和從容給瞭我善意和繼續前行的理由。他們充滿瞭想象的空間,就像所有的都市名人都曾是默默擦肩而過的路人。街頭默默拉著小提琴的音樂傢,說不定就是下一個譚盾。一個已經成名回國的藝術傢曾悄悄對我說,從前在巴黎賺錢的旺季是夏天,在名勝為旅人畫肖像,尤其是給中東國傢一大傢子的富豪畫肖像,一個夏天就能賺夠一年的傢用。在歐洲的街頭,眼前這個為自己細細畫肖像的街頭畫傢,說不定就是一個等待被發現的梵·高。都市無窮的可能性點亮著人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