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文章分類:人生哲理
你也會想看的:微商代理的火爆的廣告詞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系問題。
後來又結識瞭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煉人,就感覺到瞭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瞭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
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與正道,隻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孔子在《論語·裡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