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理想嗎?
你們有理想嗎?
“你們有理想嗎?”這是我最近在課堂上問高二學生的一個問題。本來,我認為學生肯定會毫不含糊地給我一個肯定答案“有”。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隻有為數不多的學生的答案是肯定的,更多的學生隻是應付式地一笑置之,或者是以極不肯定的語氣輕輕地點瞭一下頭。由此不難看出,對於高二的學生來看,的確還沒有認真考慮過個人的理想問題。回想自己以前在中學時代讀高一時,就有瞭個人的理想。當時自己的理想很簡單,就是要當一個英語老師。為瞭實現這個理想,自己就把所有的精力和財力都聚焦在英語學習上。結果經過不懈的努力和艱難的求學,終於如願以償,於1984年畢業於一所教育學院英語系,正式成為一名英語教師。由此可見,早期確定自己的理想是多麼的重要。有瞭理想就等於有瞭目標,有瞭目標就有瞭為此奮鬥的動力。伴隨動力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動力加努力就到達瞭理想的彼岸。
學生回答的問題好像很簡單,態度也很平淡,有點漫不經心似的,但簡單背後是有其原因的。當今的高中生和50至70年代的同齡人比較而言,最大的差別就是傢庭經濟狀況和生活水平的大變化。作為90後的中學生來說,他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在他們的心裡,重要的不是理想問題,而是享受問題。由於傢庭生活的不斷改善和收入的逐年增加,不少學生首先關註的不是理想前途,而是瀟灑的消費,如用高級手機,聽MP3或MP4,坐的是豪華小車,穿的是名牌等。對於一個處於養尊處優狀態下的人來說,理想就不可能列入考慮之首瞭。與之相反的是,窮人的孩子早立志,窮則思變。勵志一生 http://易中天教授有句名言“人是被逼出來的”,所隱含的就是這個道理。根據本人的觀察,大部分高中生都是到瞭高三才開始產生緊迫感的,隻有在高三才會考慮個人的理想問題。顯然,這時已經為時已晚。即使以瘋狂的努力來追趕,也是很難實現自己理想的。因為沒有理想,所以就沒有動力;因為沒有動力所以就不願意付出努力,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