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勵志文章:忠於兒時的夢想
文章分類:勵志文章
你也會想看的:缺乏理想的現實主義是毫無意義的,脫離現實
新東方勵志文章:忠於兒時的夢想
1994年的某一天,正在讀初中一年級的我在一個被翻得不見瞭封皮的破雜志上看到瞭一篇文章,雜志的名字已無從考證,但文章中的一個情節卻深深地印在瞭我的腦海之中。上邊講到一個大陸的經理人在香港工作的一個片段,裡邊的主人公先用英語在一個會議上做報告,結束後又用粵語和香港的同事們交談,期間接到大陸客戶打來的電話,又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談笑風生,下班後還不忘給老傢的父母打電話用傢鄉話問聲好。
現在想想,其實你是怎樣的人、你會成為怎樣的人也許自幼時就早已註定,讓某些人激情澎湃的情景對於另外一些人也許掀不起半點波瀾。就像這個故事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小小的調劑品,而對於當時的我卻像是一針興奮劑,讓我激動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我出生在新密,鄭州下邊的一個縣級市,那裡的方言與鄭州方言尚存在一些差異,與普通話的區別就更大。雖然生活在新密市區,但15歲前的我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講過半句普通話,看到別人講普通話也會當成是一件稀罕事。記得第一次講普通話是1997年我15歲時在鄭州一個商場的手表櫃臺前,當時徘徊良久,鼓瞭半天勇氣,最後一咬牙一狠心終於正式開口講瞭今生第一句普通話:“請問……這塊表多少錢?”講完之後頓時頭皮發麻,百感交集,任憑店主如何叫我,硬是一句話沒有再多說,做賊似地快速走開,之後半年之內再提起普通話都心有餘悸。隨後幾年,為瞭擺脫這種語言上的窘境,我開始逼自己不斷登臺主持、播音、演講,並抓住一切機會在公開場合講話,這樣磨煉瞭幾年之後自己的普通話才算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