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寸贅肉,都是對生活的妥協
文章分類:勵志文章
你也會想看的:我們還必須假設,除非得到相反的證明,他們
每一寸贅肉,都是對生活的妥協
文/倪一寧
我已經跑步兩個星期瞭,這個時候最適合寫些什麼,半生不熟的狀態,最容易滋生感慨。所以陶淵明當瞭八十天縣令,卻對著官場發瞭一大通感慨,王維為官多年,詩裡卻隻有木末芙蓉,山中紅萼。又所以我們還沒活幾歲,就急著煮一鍋心靈雞湯,而真正的成年人們,他們通常沉默。
時間是可以讓人閉嘴的。
所以我急著說些什麼。
跑步大多是為瞭改善身材,而身材和皮膚一道,總是口無遮攔地泄露你的生活狀態。對長期吃白水煮青菜的女明星來說,發福是一種篤定的象征。就像李湘婚後復出,雖然代言瞭無數減肥藥,卻成效寥寥—然後通過一個《爸爸去哪兒》的節目,我們窺探到她的生活,土豪風的住宅設計,女兒的大牌童裝,還有一個反應慢半拍的樂呵呵丈夫。
我們於是點頭,她是真的上岸瞭,所以不用再刻意束腰收腹,也無須憂慮體重計上的讀數,和那些沉浮於娛樂圈裡情天恨海的瘦削女明星們不同,她腳下踩著的,不是扁舟而是土地。
適量的胖和適度的木訥一樣,都是幸福的明證。古代大戶人傢裡的孩子,多少顯得有些“笨”。成長於市井中的孩子,從小就加入殘酷的生存競爭,或是和兄弟姐妹爭奪零食衣裳,或是幫父母從生活的縫隙裡尋找生計,他們大多精明而敏感,能迅速地對外部世界變化產生反應,說得好聽些,叫機靈,難聽瞭就是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