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被下臺的國際因素:日本決心清除其威脅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世上有許多有天賦的人,他們覺得藝術就是他
袁世凱被下臺的國際因素:日本決心清除其威脅
來源:1911年:中國大革命 作者:馬勇
袁世凱開缺回籍的原因當然不是那麼簡單,可能還有許多人們至今並不明白的背景與原因,甚至是當時國際大環境的產物,是列強在遠東競爭的必然結果。
我們知道,袁世凱是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後歲月最爲信賴的重臣,他與漢大臣張之洞分享着中央政府日常運作的權力,張的主要職責在內政,而袁世凱以外務部尚書的身份主管着大清帝國的外交事務,與外務部管部大臣慶親王奕劻密切合作。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馬關條約》之後的大發展,列強在中國的投資越來越大,在中國經濟生活中所佔的份額也越來越突出,中外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中國的內政越來越多地受制於外交,外交博弈成爲清政府當年最重要的一門功課。這也是袁世凱在政治上地位凸顯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列強的視角看,英國在甲午戰爭之前原本與中國關係最爲友好,兩國的貿易往來文化往來也是列強中最爲突出的一家,然而在甲午戰爭中,英國先是借給了中國高升號運兵船,中國可能有拉英國人下水的意思。然而當高升號出事之後,英國人不僅不願與日本人翻臉,反而越來越傾向於日本,中英關係漸行漸遠。英國與日本在1902年締結同盟條約,這也是日本稍後敢於與俄國發生正面衝突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