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爲的帝王?這是歷史錯覺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這一刻,我過了很久才明白。他的眼彷彿永遠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爲的帝王?這是歷史錯覺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增泉
我們中國人,對於中國和世界歷史相互關係的認識,通常從康熙時代開始,便會陷入兩個相關的“歷史錯覺”。
錯覺之一,認爲康熙是清朝最有作爲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國的大門關起來看,的確是這樣,康熙很有作爲;但如果把康熙放到當時的世界範圍內去看,則另當別論了。評價一位決定和影響國家命運的歷史人物,不能撇開他所處時代的世界發展潮流這個參照系。康熙在位長達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處於17、18世紀之交。這一時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遙遠的歐洲,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孕育了工業革命。對於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這場歷史性鉅變,反應靈敏與遲鈍,可以舉出一例來進行比較。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時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邊荒灘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這個小工棚內住下,親自指揮大批勞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開放口岸”,以大量引進西歐列強自工業革命以來所取得的各種先進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時,沙俄尚處在封建農奴制階段,中國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進”。但彼得一世受到歐洲工業革命的震撼,激發了他強烈的變革圖強思想。爲此,他一反歷代沙皇認爲出訪別國是“低三下四”的傲慢傳統,隱姓埋名,化裝成平民前往荷蘭、英國等西歐強國考察,並選派大批貴族子弟前往西歐強國學習,等等。這就不難理解沙俄爲何能成爲晚清不斷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