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是練出來的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
口若懸河是練出來的
來源:未知 作者:名人
中國人內向,美國人外向,這是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在國內時,我接觸了一些美國人,感到他們外向、開朗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真正融入美國的社會生活後我才發現,這並非單純是基因的產物,也是社會環境的產物。
還記得“水管工老喬”嗎?如果你關注了去年的美國大選,一定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他尖銳地質疑奧巴馬的加稅主張,被奧巴馬的競選對手視爲救命稻草,因此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衆多媒體蜂擁而至,喬公一次次在鏡頭前侃侃而談。
有人說,喬是信息時代的幸運兒,而造就他這種幸運的,是他的口才。實際上,很多美國人都有和喬一樣的口才,都有在鏡頭前自如表達的本領。表達能力是美國主流社會最爲看重的個人素養之一,也是每個美國人從小就被不斷訓練的能力。
課堂報告這個概念出現在中國學生的視野中,一般是在大學階段。然而,它在美國人很小的時候就深入人心了。從小學開始,課堂報告就成爲美國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大學裏,許多課程都會安排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入瞭解、運用甚至批判課堂上講授的內容。這種討論課一般由助教來組織,給分的標準就是學生上課時發言的數量與質量。我做過若干年的社會學助教,充分領略了美國年輕人思想上的活力與批判性。更讓我驚歎的,則是他們幾乎人人具備出色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