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項羽悲劇看軍事家必備素質:他缺乏政治素質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無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無知者才會自信地
從項羽悲劇看軍事家必備素質:他缺乏政治素質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霍雅娟
項羽驍勇善戰,在推翻強秦和楚漢紛爭中他總能一馬當先,出生入死,戰果豐碩,但他在秦漢之際的政治舞臺上只活躍了8個年頭,32歲便淚灑烏江,自刎而死。究其失敗的原因,在於他缺乏一個軍事家所應具備的政治素質。
一個軍事傢俱備良好的政治素質,能使其具有宏大的目標,可以爲實現遠大目標,隱忍不屈、百折不撓。而項羽缺乏的恰恰就是這點。儘管當初項羽在見到秦王時,他憑着自己的豪氣,衝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而當他面對暴秦被推翻後的局勢時,卻不知如何應對,內心茫然。他沒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宏大的抱負。所以,當有人以“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勸他定都關中時,他會以荒謬可笑的理由加以拒絕。《兵法》雲:“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正是因爲他沒有爭霸天下、建立統一帝國的遠大理想抱負,所以他纔會在鴻門宴後分封諸侯,並自以爲聰明地將劉邦封爲漢王,把天府之地拱手交給劉邦。清代學者顧祖禹說:“陝西據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陝西而發難,雖微必大,雖弱必強”。項羽卻放棄關中,並以既無才略又不得關中父老之心的秦三降將鎮守關中,這一極爲愚蠢的行爲就可以證明,項羽雖然在武力上是個勇者,卻完全是個政治侏儒,所以纔會有他的一錯再錯,最終失敗。而當他一旦覺得自己面臨失敗時,他又不會像越王勾踐那樣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嚐膽,東山再起;也不會像韓信那樣忍受胯下之辱,挫而後奮,終成千古名將;更不會像劉邦那樣,在處於劣勢時,暗藏機鋒,隱忍不屈,成就千秋大業。當他承受不了自己的錯誤導致的失敗時,只能選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