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網絡遊戲就是精神鴉片
不良網絡遊戲就是精神鴉片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葛申申摘編
華南理工大學明宗峯老師的來信,爲了挽救學生,他開始涉足網絡遊戲。在始料不及地經歷過網癮戰勝理智的沉迷後,他向全社會揭露隱藏在網絡遊戲華麗場景背後的驚人祕密。現摘錄如下。
2004年第一學期結束時,一名學生打電話給我,聲稱高等數學考得不理想,要求得到我的照顧。我查閱了該生的試卷,竟然發現其卷面成績只有27分,而其平時的考勤和作業也少有記錄。驚奇之下,我嚴詞拒絕了他。新學期開始後,我特意找到班長及學習委員瞭解該生的詳細情況,得到的答案是,該學生除了班主任的課之外,其他老師的課一概不上,原因是他迷上了網絡遊戲。第二學期還沒有結束,該生就退學了。
據悉,連續幾年來,學校類似的事件已經有幾十起。令人擔憂的是,同樣的事件在全國的其他高校正以同樣的方式反覆地上演,而且發生的間隔日趨頻繁。
我開始對網絡遊戲讓人沉迷、上癮的機制產生了興趣,一步步走向網絡遊戲的深處。
在玩遊戲時,我結識了許多玩家朋友,一起升級,打怪,做任務;一起對話,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經驗與快樂,由此對遊戲吸引力的認識也越發深入。但快樂並不是永恆的,與之俱來的常常是被無端地屠殺。這種以激發起別人仇恨爲快樂本源的屠殺行爲,在遊戲中被稱爲“PK”,眼下已成爲一個代表對決的時尚詞彙。局外的人可能誰也難以料想,一個遊戲角色當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再每升一級會有多麼地困難,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升級經驗足以讓一個玩家連續奮戰數月也不能夠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如此海量的經驗,單靠殺一個怪少則幾十,多則上千的經驗積累,究竟要耗費玩家多少的精力和時間?“適度遊戲益腦”的倡導,最終卻成了讓玩家長期被綁定在電腦前的最有效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