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爲何總被誤讀?
文章分類:名人文摘
你也會想看的:欲講富強以刷國恥,則莫要於儲才。
上海人爲何總被誤讀?
有人說上海人精明、摳門、崇洋媚外,其實,上海人遠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複雜。在他們身上,不斷融合商業社會的精明、理性,又保留着中華文化的優雅、仁義。
上海人被輕視並非是骨頭軟,而是骨頭硬,魯迅也是親見左聯的新上海文藝青年如何在龍華就義的:“牆外桃花牆內血,一般鮮豔一般紅”。
三代上海人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不同的剪影:張愛玲筆下潮溼、曖昧的上海氣味;斤斤計較,精於算計又布爾喬亞的二代標籤;以及如今陽光、堅定、幽默的新一代上海人。
毫無疑問,對於上海人的描述和評判,尤其是在北方的強大媒體話語權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這種沉默讓人覺得上海人很慫包,但是從理性上看,這種沉默也可能是文明的、溫厚的。
熒幕上,鞏漢林演的嘰嘰歪歪娘娘腔的上海男人形象很是深入人心。其實,上海男人並不缺乏雄性和優雅。而那些從弄堂走出來的端莊婉約的上海女人,則可能是浪漫上海最美好的代言人。
那麼,誰在誤讀上海人?或者說,爲什麼上海人總是被誤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