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戰國後期,秦國逐漸強大,要出兵討伐東方各國,韓國首當其衝,岌岌可危。想到秦國大兵壓境,吞併韓國的情景,韓王不免憂心忡忡。一天,韓王又召集羣臣商議退敵之策,一位大臣獻計說,秦王好大喜功,經常興建各種大工程,我們可以藉此拖垮秦國,使其不能東進伐韓。韓王聽後,喜出望外,立即下令物色一個合適的人選去實施這個“疲秦之計”。後來水工鄭國被舉薦承擔這一艱鉅而又十分危險的任務,受命赴秦。
鄭國到秦國面見秦王之後,陳述了修渠灌溉的好處,極力勸說秦王開渠引涇水落石出灌溉關中平原北部的農田。秦王採納了鄭國的建議,委託鄭國負責在關中修建一條大渠。
鄭國根據關中平原北部的地形特點,經過精心測量,決定從中山今陝西涇陽西北)以西谷口的地方開渠,直至洛河,渠長30餘里。
工程進行當中,韓國的疲秦之計被發覺,秦王要殺掉鄭國。鄭國平靜地說:“不錯,開始我確實是作爲間諜建議修渠的。我作爲韓臣民,爲自己的國君效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殺身成仁,也是爲了國土社稷。不過當初那疲秦之計,只不過是韓王的一廂情願罷了。陛下和衆大臣可以想想,即使大渠竭盡了秦國之力,暫且無力伐韓,對韓國來說,只是苟安數歲罷了,可是渠修成之後,可爲秦國造福萬代。在鄭國看來,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鄭國並非不知道,天長日久,疲秦之計必然暴露,那將有粉身碎骨的危險。鄭國之所以披星戴月,爲修大渠嘔心瀝血,正是不忍拋棄我所認定的這項崇高事業。若不爲此,渠開工之後,恐怕陛下出10萬賞錢,也無從找到鄭國的下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