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騷動
文章分類:歷史故事
你也會想看的:辛酸少年貝多芬
1918年8月初,在日本本州島中部傍海的富山縣,到處是荒涼的景象,沒有牲畜和家禽的鳴叫,沒有人們的笑語歡聲,各個村子一片死氣沉沉。偶爾能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都是面有菜色,沒精打采。女人們頂着烈日辛勞了一天,精疲力竭,還得挎上菜籃子去摘野菜回來充飢。但是,野菜也越來越少,都快摘光了。男人們爲了養家餬口,早早地就去了北海道漁場打魚。但打到的魚越來越少,有時出海一整天,竟然一無所獲。
一個月下來,賣魚所得的錢還抵不上自己的伙食費,哪裏還能往家裏寄錢?更爲要命的是,米價卻一直在暴漲,本來去年年底每升米只賣一角二分,進入今年8月份,已經是三角八分了。事實上,許多人家都已斷炊。日本是個到處都產米的國家,怎麼會突然缺米呢?
原來,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正迅速向工業社會轉變。落後的仍然處於小農生產方式的農業已跟不上工業的發展。城市的擴大,非農業人口的增加,使得大米供應開始出現緊張。而這時,日本政府不但不想法調整和加強農業生產,反而不斷徵調大米以供它對外進行武裝干涉和侵略。當軍隊用米量大增時,一些米商和地主又趁機囤積居奇,哄擡米價。不斷暴漲的米價使得人們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