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可至極處,言不可稱絕對
文章分類:處事之道
你也會想看的:實事求是看待民國人物是一種歷史進步
《周易》曰:物極必反,否去泰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行不可至極處,至極則無路可續行;言不可稱絕對,稱絕則無理可續言。做任何事,進一步,也應讓三分。古人云:“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其各種可能性,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餘地採取機動的應付措施。留餘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絕,不把事情做到極點,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纔會使自己得以最完美無損的保全。
據說李世民當了皇帝后,長孫氏被冊封爲皇后。當了皇后,地位變了,她的考慮了。她深知作爲“國母”,其行爲舉止對皇上的影響相當大。因此,她處處注意約束自己,處處做嬪妃們的典範,從不把事情做過頭。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宮中按例發放的,不再有什麼要求。她的兒子承乾被立爲太子,有好幾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東宮供應的東西太少,不夠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從不把資財任情揮霍,從不搞特殊化,對東宮的要求堅決沒有答應。她說:“作太子最發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揚,哪能光想着宮中缺什麼東西呢?”她不干預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親戚以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