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以良心去對待他人,最終受益者是我們自
文章分類:處事之道
你也會想看的:
參加朋友的家庭聚會,有幸認識了當地頗具名氣的私立醫院的院長王先生,他向我講訴了自己的經歷:
“那一年我26歲,是第一個分到那家公立醫院的研究生。醫院有一條內部規定,醫生的收入是與自己的業務量相掛鉤的。”
“於是,許多醫生不顧實際情況,讓患者做着沒有多少必要的化驗與檢查,並在開處方時儘量開得貴一點。最初我也是這麼做的,而且並沒感覺有什麼不妥。”
“直到有一天,一個農民模樣的人走進我的診室。我爲他診斷後,確定他只是得了腸道寄生蟲病。檢查完了,我正要開化驗單讓他去化驗一下大便,不經意間擡起頭,卻見他正怯怯地看着我:‘醫生,我的病嚴重嗎?要治得花多少錢?’”
“我開化驗單的手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見我猶豫了,他的臉一下子變得慘白:‘錢多的話我就不治了。去年孩子他娘得了子宮癌,治了一年多最後還是走了,欠的債至今還沒還清。不能再因爲我讓倆孩子這輩子也翻不了身啊!’他囁嚅着,眼淚順着那張乾枯的臉簌簌地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