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要則:小不忍則亂大謀
文章分類:處事之道
你也會想看的:善待自己,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
小不忍則亂大謀,說明了失去理智的危害。理智地對待一切事物,是大智的表現。
《孫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認爲國君不可以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因爲一個人憤怒過後可以轉變爲高興,怨憤過後可以轉變爲喜悅,但國家滅亡了就再也難以恢復了,人死了就再也無法變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爲轉移,合於利則動,不利則止,這纔是理智的行爲。
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張飛聞訊,悲痛欲絕,嚴令三軍趕製孝衣,爲關羽戴孝,逼得手下將官無奈,最後鋌而走險,將其刺殺。劉備爲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舉兵伐吳。諸葛亮、趙雲等人苦苦相諫,都無濟於事。這時的劉備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結果被吳將陸遜一把火燒得潰不成軍,數萬軍士喪生,劉備本人帶着殘兵敗將退歸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嗚呼。[中華勵志網]蜀軍從此一蹶不振了。魏大臣司馬懿多謀善變,遇事極爲冷靜,從不爲自己的情緒左右。一次,諸葛亮出兵伐魏,進軍至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築壘抵禦。當時,蜀國大軍出動,糧草有限,利在速戰,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