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訪戴,作文
文章分類:經典美文
你也會想看的:有關樂於助人的名言
篇一:子猷訪戴與黃公望的《剡溪訪戴圖》
子猷訪戴與黃公望的《剡溪訪戴圖》
汪 漩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在臺北故宮展覽的時候,同時展出的《剡溪訪戴圖》,是反映成語“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歷史典故,十分值得回味。
《剡溪訪戴圖》,源於“王子猷雪夜訪戴”。王子猷,王羲之303-361)子,王徽之?—388),字子猷,東晉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晉永和年間隨父遷居會稽今紹興)卓犖不羈,縱酒放達,棄官退隱山陰。南朝宋劉義慶403—444)文學傢,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封府儀同三司。愛好文學,招納文士。著有《世說新語》,記述漢末、魏、晉士大夫的言行。《世說新語·任誕》雲:王子猷居山陰屬會稽郡,今紹興),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